田间奔走忙,深汕特别合作区步入“春耕进行时”
惊蛰已过,春分临近,田间全国各地进入到春耕时节。奔走别合步入民间有“春分至,忙深万物生”的汕特说法,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亦是作区如此。近日记者在赤石镇大安村、春耕鹅埠镇水美村等地看到,进行农人们在田间来回奔走,田间旋耕机轰鸣声持续不断,正联袂主演一场“人勤春早争农时”的大戏。
鹅埠镇水美村杂交水稻试验基地。
过去一年,对于深汕水稻产业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及产量实现“双超”,土地流转及撂荒地复耕实现两个“1万亩”。九游在深汕特别合作区2024年工作会议上,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书记王延奎明确指出,要加快杂交水稻等种业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广。
深汕特别合作区2024年工作会议。
开春即冲刺,深汕特别合作区牢牢抓住春耕“黄金期”,为完成全年的稳粮保供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开荒复垦:高校专家为农授课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因地制宜推进撂荒地利用,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对确无人耕种的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多途径种好用好。在赤石镇大安村的天子山公园附近,有180亩土地现已基本完成杂草清除、地块平整等工作,未来这里将呈现出一片金黄色的“稻海”。
据了解,该区域原本是撂荒地。去年年底,广东优稀农业有限公司(下称“优稀农业”)以价格逐年递增的标准将其承包,并进行一系列的开荒作业。记者在现场看到,水肥一体化、排水沟渠等基础设施正提速建设中,总投入不少于3000万元。
优稀农业商务总监吴支泽表示,受限于荒地性质,目前这180亩土地需通过种植养地作物、增施有机肥等来提升土壤肥力。而后,将进行大面积的水稻种植。“相较于传统散户模式,规模化种植便于日常植保,保证既定产量的实现。同时,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促进农户增收。”
180亩土地正种植包菜等养地作物。
亮堂的教室、整齐的课桌,农民朋友边聆听边认真做笔记。在天子山公园一处会议室内,来自深圳大学的张亚光博士正在主讲课程《营养平衡与植物保护》,为当地村民带来专业、前沿的农作物耕种技术。
春耕顺利开展离不开科学化作业。“我们定期邀请来自华南农业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的农业专家前来授课,特别是春耕时间点,技术普及很迫切也很有必要。”吴支泽说,农业小课堂受到周边大安村等地村民的广泛好评,每期参与人数可达几十至上百人。
农技小课堂。
粮食安全是农业生产的重心,春耕则是保证全年农业生产起好步、开好头的关键。开发撂荒地、普及新技术,深汕从备耕实际出发,为即将开展的春耕作业做足了功课。据深汕特别合作区农业农村与海洋渔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全区春耕任务预计将会在去年基础上有所增加,为粮食安全战略继续贡献“深汕担当”。
科学耕作:保证水稻质优量足
水稻耕作是个精细活,对各项作业的时间节点有一定要求。邱锦元来自赤石镇上田心村,是当地公认的“种植好手”。他向记者介绍,根据今年天气情况,深汕春耕将在3月中下旬逐步展开,包括育秧、打田、灌水、插秧等环节。
“备耕环节极为重要。首先,需要对土地进行打田、翻整,力求土壤足够疏松、透气。其次,要保证适量的灌水,水土条件满足后便可以插秧了。”邱锦元说,同时开展的育秧工作也十分关键,温度及水分关乎着秧苗品质。
旋耕机在进行土地翻整作业。
要想秧苗长得好,及时植保少不了。一般而言,在插秧工作顺利完成后,第五天至第七天可施加除草剂,半个月进行第一次施肥,两个月进行第二次施肥等。参照实际情况,再进行及时的植保跟进。
除了社会化春耕,新一季杂交水稻试验同样在如火如荼地筹备中。2022年9月,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分中心(下称“广东分中心”)落户深汕特别合作区,以水美村、新园村、民新村作为科研试验基地,开展新品种育种试种、优质品种示范种植、耐盐碱水稻示范种植等工作。
即将进行育苗的杂交水稻菁两优326。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水美村高产稻的单季平均亩产达1200斤,创下当地最高纪录。对于新年计划,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周国强也进行了分享:“今年在水美村、民新村两地推行560亩的早稻试验,包括爽两优138及菁两优326等优质品种。”大约在20天后,第一批秧苗便可以顺利下地。
受3月初两波弱冷空气的影响,广东分中心春耕试验比去年推迟了一周左右。即便如此,周国强依然充满信心。“杂交水稻试验会随着气候、环境变化进行调整,预期的培育培优目标不会有太大偏差。”
即将投入使用的机插秧大棚,未来可实现智能化育秧。
科技赋能:农机助力高效春耕
鲘门镇民新村的一处稻田内,经由插秧机高速运转,一株株翠绿色秧苗被整齐地移栽至田地间。在深汕特别合作区,机械化已成为春耕关键词之一,极大地提升了耕种的效率。
每至水稻耕种季,便是优稀农业农资板块的“忙碌季”。吴支泽介绍,今年公司成立了社会化服务中心,目的是进一步升级机械化水平及运营能力,为客户提供更专业化的“植保+农机”一站式解决方案。整个深汕地区,优稀农业在植保领域占据了至少50%的市场份额。
插秧机正在作业。
“打开‘优稀农服’小程序,用户可以掌上完成农机服务的预约。”经吴支泽演示,记者在界面上看到拖拉机、插秧机、植保无人机、旋耕机等多种器械,品类相当齐全。通过农机需求填写,则能够进一步完善服务位置、服务内容、作物类型、使用时间等信息。
利用小程序上架服务,实则反映了深汕种植业具有庞大的农资需求。据悉,在去年8月的晚稻耕种期,优稀农业两个月时间内签下了300多份服务订单。待“优稀农服”完成测试并正式上线后,这个数字还将进一步增加。
“优稀农服”小程序界面。
杂交水稻试验细节多、要求高,同样离不开农机的高效赋能。在水美村杂交水稻试验基地,将近一公里的机耕道即将完工,建成后将有助于机械化作业的快速展开。周国强表示,无人机飞防、土壤养分检测仪等专业设备运用后,让试验稳定性有了更好地保证。
粮食增产,科技先行。在深汕的万亩稻田间,机械化生产场景已成为一道靓丽风景线。备耕期利用旋耕机松土除草,生长期利用无人机飞防施肥,成熟期利用收割机采摘麦穗,各类农机的广泛运用,为全区水稻产业发展增加新动能、注入新活力。
无人机在进行植保飞防。
【记者】陈相成
【统筹】高永彬 黄帼蓉
【来源】南方农村报
- ·外交部回应美对华加征关税:中方不愿打,也不怕打!
- ·乡音在耳 汉剧传情 亲上加亲!广东汉剧海外(毛里求斯)华人学员回梅走亲
- ·“我的时代·我的民谣”全国征文比赛评选揭晓!快看看有没有你→
- ·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推动客家文化走向世界——“2023东亚文化之都·中国梅州活动年”开幕式侧记
- ·货物南北中,“三博会”为甚么攒局在广东
- ·恰是春光好,书香满客都!我市开展“4·23”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
- ·梅州市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专业人员聘任仪式暨履职培训活动举行
- ·高水平办好活动 促进东亚文化交融!广东梅州召开“2023东亚文化之都·中国梅州活动年”开幕式新闻发布会
- ·创历史同期新高!清明假期全国铁路共发送旅客8588万人次
- ·随到随检!今年以来梅州海关完成6台进口医疗器械查验,货值约3600万元
- ·梅州客家揭幕战1∶1北京国安!梅县籍球员叶楚贵首秀破门
- ·惠州、潮州、揭阳来梅交流学习福彩销售管理工作经验:探讨交流促提升 学习借鉴促发展
- ·CBA、NBL球员不患上参赛!中国农人体协七答天下“村落BA”
- ·共赴一场书香之旅!梅州举行世界读书日·“阅享青春”阅读分享活动
- ·项目投资增速全省第一!一季度梅州地区生产总值302.11亿元,同比增长4.1%
- ·梅州举行家庭教育讲师示范培训班
- ·深切缅怀!中国籍抗日航空英烈名单更新为1470人
- ·珍爱地球 你我同行!梅州市自然资源局举行第54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
- ·经营主体有活力 外贸发展有动力!一季度我市进出口货物货值比增141%
- ·太热血了!1.5万球迷现场感受五华浓烈足球氛围
- ·把矛盾瓜葛化解在下层丨市委布告抓村落子复原(2025.03.17
- ·梅州10家单位入选!广东农技服务“轻骑兵”乡村行工作站建设主体遴选结果公布
- ·严查“飙车炸街”!梅州公安持续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 ·“梅州客家村镇银行杯”第六届广场舞·舞林大会推迟至6月份举办
- ·我国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五号
- ·梅州一案例入选!2022年度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优秀案例公示名单